本热点榜单为2024年8月以来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为关注的博物馆政策与运营热点事件盘点,涵盖政策管理与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由中博热搜榜及博物馆头条独家推出。

01
习近平对加强文化
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作出重要指示

02
中宣部部长李书磊: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建立

8月7日,人民日报第六版要闻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发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的署名文章《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章全面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和具体举措。文化是关乎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强调:要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督察,着力推动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加快构建大保护格局。
03
九部门发文!鼓励文博单位
科学调整开放时段

8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意见提出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考古遗址公园等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创建A级旅游景区,鼓励文博单位在旅游旺季科学调整开放时段。
04
国新办发布会:
提振文旅消费 推动设备更新

8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意见提出,在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方面,要扩大文化演出市场供给,推出更多精品演艺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项目;丰富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沉浸体验、剧本娱乐、数字艺术、线上演播、邮轮游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
05

8月23日,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会展中心举行的第十届“博博会”开幕式活动上,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正式公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二、三级博物馆名单。
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协启动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根据《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中国博协组织专家从1148家申报单位中评出国家一级博物馆123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21家、国家三级博物馆240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已于5月18日正式公布。
06
新版国家标准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正式发布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主编完成的国家标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24(以下简称“标准”)于2024年8月23日正式发布。本标准由TC289(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
新版标准内容更加全面,涵盖了历史类、艺术类、综合类、自然类和科技类等各类型博物馆,概括和提炼了博物馆照明设计关键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设计流程、照明质量、照明标准值、展品保护、采光应用、照明节能以及运行维护等。对于提高博物馆光环境品质,引导LED应用于博物馆照明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博物馆照明设计、应用,以及馆方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7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文物保护
每县不超5000万

近日,财政部向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财教〔2024〕97号),印发制定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资金支出范围,包括:(一)项目资助支出,指用于资助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类不可移动文物集中连片保护整县推进项目而安排的支出。整县推进项目是纳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具备在县域内实施的集中连片保护项目。项目资助支出用于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安防、消防、防雷等保护性设施建设,文物本体保护范围的环境治理。项目资金形成国有资产的,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项目资助支出按建筑面积计算,补助标准不超过300元/平方米,整县补助资金不超过5000万元。(二)组织管理支出,指对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为管理和组织资助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而安排的具有管理性质的支出,包括组织申报、专家评审、指导监督、结项验收、宣传公示、项目库建设等支出。组织管理支出最高列支比例不得超过当年项目资金预算的2.5%。
08
天津制定市级免费开放博物馆运转
维护项目支出定额标准

天津市财政局、市文旅局结合市审计局的建议,制定了市级免费开放博物馆运转维护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此项标准为天津市市级首套成体系的项目定额标准,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此次出台的项目定额标准,将博物馆运转维护支出定额标准分成四部分,即公共区域、展品及库房区域、科研宣教区域和社会化用工支出,并按博物馆级别设定分级分档系数。为支持市级各博物馆扩充藏品数量,此次单独设立了藏品征集费定额标准,按照历史文物、自然文物、革命文物等类型分别设定了不同的财政补助标准,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藏品保护利用、研究成果转化、发挥教育功能等领域的投入,努力展现天津深厚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风貌,助力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09
北京首批11家类博物馆授牌

8月30日,2024年度首批类博物馆授牌仪式举办。共11家类博物馆单位被授予“北京地区类博物馆”标牌。按照国家文物局、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年开始,市文物局联合各区文旅局开展“类博物馆”开放培育试点工作。截至2023年底,已有27家通过了验收并挂牌开放,补充了北京地区博物馆的体系布局。
2024年,结合北京地区博物馆资源,北京市文物局会同各区继续推进全市类博物馆培育挂牌工作。经过三个月的指导培育,共有11家申报单位通过专家验收,达到类博物馆开放要求。
10
我国将建交通运输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